我國果樹大多栽植于丘陵坡地和低山緩坡地,立地條件差,土壤有機質含量低,土壤養(yǎng)分匱乏,加之不合理的土肥水管理制度,導致果園土壤結構逐步被破壞、土壤質量持續(xù)惡化等問題日益突出,嚴重影響了果樹產(chǎn)量和品質的提高。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了林果業(yè)上山上坡,充分利用荒山、荒溝、荒灘、荒丘等未利用地發(fā)展的新思路,更是對未來果園的土壤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(zhàn)。因此,通過果園培肥地力技術,改善果園土壤環(huán)境,調節(jié)樹體生長發(fā)育,是現(xiàn)代化果園提質增效、健康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重要手段。
果園間作綠肥作物培肥地力技術
綠肥作物種類的選擇。綠肥作物應選擇環(huán)境適應能力強、莖稈矮小、生長迅速、產(chǎn)草量大以及富含各種營養(yǎng)元素的品種,沙地果園可選擇耐瘠薄的沙打旺、毛葉苕子等;地下水位高、低洼地果園可選擇耐潮喜濕、抗鹽堿的草木樨、田菁等;灌溉條件差的旱地果園可選擇抗旱品種紫花苜蓿、紫穗槐等。果園種植綠肥能夠改善土壤實際供肥能力,禾本科綠肥作物提高速效磷能力強于豆科作物,而豆科綠肥作物提供水解氮的能力強于禾本科作物。白三葉、紫花苜蓿、高羊茅等綠肥作物均明顯地促進了新梢生長量和葉片發(fā)育,提高了產(chǎn)量和果實品質。
綠肥翻壓時期和方法。綠肥只有適期翻壓,才能保證培肥地力的質量。綠肥進行刈割和翻壓的適宜時期可選擇初花期至盛花期,此時期由于植株的莖葉比較柔嫩,組織中氮素含量較高,翻壓比較省工省力。翻壓過早綠肥生物量低、營養(yǎng)物質積累少,翻壓過晚莖稈木質化程度高、旋耕粉粹困難、綠肥腐解慢。
綠肥可以采用直接翻壓、樹下壓青和集中漚制3種方式。直接翻壓是采用旋耕機將果樹行間種植的綠肥作物直接翻入土中,鮮草全部還田,使其自然腐爛,翻壓深度一般為20~30cm。樹下壓青是將綠肥作物刈割后,在樹下挖施肥溝,一層綠肥一層土堆積在施肥溝中進行腐爛,樹下壓青綠肥的用量根據(jù)樹齡大小有所差異,幼齡樹3~5kg鮮草為宜,盛果期樹20~25kg鮮草為宜,壓青過程中可加入少量的過磷酸鈣,過磷酸鈣和鮮草重量比率為2%~3%。集中漚制則將綠肥作物進行切割,長度以10~20cm為宜,將切好的小段放入漚制坑中,一層綠肥一層土,摻入適量過磷酸鈣,調節(jié)碳氮比25~30∶1,均勻灑水,水分調節(jié)到50%~60%,上層覆土,用厚塑料薄膜覆蓋封嚴,充分腐熟后即可使用。
果園行間鄉(xiāng)土優(yōu)勢草種利用與培肥地力技術
自然生草草種的選擇。自然生草要選留最易建立穩(wěn)定草被的禾本科良性草種,具有無木質化莖或僅能形成半木質化莖,須根多,莖葉匍匐、矮生、覆蓋面大、耗水量小、適應性廣,與果樹無共同病蟲害且有利于果樹害蟲天敵及微生物活動的雜草。常見的行間鄉(xiāng)土優(yōu)勢草種包括薺菜、牛膝菊、薤白、小飛蓬、牛繁縷、朝天委陵菜、馬唐、狗牙草、牛筋草、稗草、蒲公英等。及時拔除或刈割高大惡性雜草茼麻、藜、莧菜、菟絲子、豚草、葎草等,通過自然競爭和刈割等人為措施,對自然生草加以調控,促進以禾本科草為主要建群種的草被發(fā)育。自然生草改善了果園小氣候,增加了地面覆蓋層,為表層根的發(fā)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態(tài)條件,土壤溫度的變化幅度減少,土壤理化性質和質地結構改善,增加了樹體對鉀、磷及多種礦質元素的吸收,減少缺素癥的發(fā)生,果樹害蟲天敵的多樣性增加。
自然生草刈割管理。自然生草果園要根據(jù)雜草的生長速度及時刈割。整個生長季刈割3~5次,降雨量大、草生長快則刈割次數(shù)加大。刈割時間掌握在擬選留草種(如馬唐、稗等)抽生花序之前,擬淘汰草種(如藜、莧菜、苘麻等)產(chǎn)生種子之前。刈割時期以草長到30cm以上為宜,留茬高度根據(jù)草的種類確定,一般為10~20cm為宜,雨水豐富時適當矮留茬,干旱時適當高留。禾本科草要保住心葉以下的生長點,豆科草要保住莖的1~2節(jié)。割下的草覆蓋樹盤或者就地腐爛,秋季長起來的草,不再刈割,冬季留茬覆蓋。及時刈割可以促進草的分蘗和分枝,增加產(chǎn)草量,提高覆蓋率,控制自然生草的高度。